上海魚苗養殖基地的運營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型:
“棚-塘接力”生態養殖模式
該模式將室內大棚集約化培育與室外生態池塘野化提質相結合。例如,崇明河蟹集團崇東基地在室內大棚的陸基圓形魚池中培育大規格苗種,再將其轉移到室外生態池塘進行野化提質。這種模式不僅提高了魚苗的存活率和生長速度,還縮短了生長周期,實現了長江特色魚類的生態高效養殖。
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模式
這種模式利用現代設備和技術手段,使水產品處于一個相對被控制的生活環境中。例如,奉賢區的循環365工廠化水產養殖建設項目,通過智能化養殖車間和循環水系統,實現了水資源的全循環利用,節約了水資源并減少了對環境的影響。同時,該模式還具有高密度、高產、環保等多重特點,大大提高了養殖效率。
設施漁業養殖模式
設施漁業將工程技術、機械設備、監控儀表等現代化工業技術用于漁業生產,實現高密度、高產值、高效益的標準化養殖。例如,上海彰顯漁業專業合作社的淡水鱸魚生態養殖示范基地,通過池塘改造、水泥道路、進排水系統、工廠化育苗設施、工廠化養殖設施、智能水質監控系統等建設,實現了養殖過程的自動化和智能化。
智能溫控與生物絮團養殖模式
部分養殖基地采用智能溫控技術,使魚苗的生長環境保持在恒定的溫度內,以適應不同品種魚苗的需求。同時,一些基地還引入“生物絮團”養蝦試驗,通過異養菌培養出來的“生物絮團”消耗蝦的糞便和殘餌,從而凈化水質,減少水資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