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山地區,冷庫設備運行時的安全防護需從人員管理、設備維護、操作規范、消防安全及應急處理等多維度構建防護體系,具體措施如下:
一、人員管理:強化培訓與資質認證
專業培訓與持證上崗
操作人員需接受冷庫安全培訓,涵蓋設備操作原理、安全注意事項及應急處理措施,并通過考核取得相關特種作業、特種設備操作證(如制冷工、壓力容器操作工證)。
定期組織技術交流與經驗分享會,提升操作人員對設備故障的判斷與處理能力。
個人防護裝備(PPE)配備
進入冷庫前必須穿戴防寒服、防凍手套、防滑鞋及防護眼鏡,防止凍傷和滑倒。
在處理制冷劑或進行設備檢修時,需佩戴防毒面具和橡膠手套,避免化學傷害。
二、設備維護:定期檢查與預防性保養
制冷系統維護
壓縮機:每日檢查運行聲音、振動及油位,定期更換潤滑油(每1000-2000小時或半年一次),監測吸排氣壓力是否在正常范圍。
冷凝器:每周清理表面灰塵,檢查風扇運行狀態及冷卻水系統(水冷式)的水流與水溫。
蒸發器:觀察結霜均勻性,清理表面灰塵,確保風機運行正常以維持空氣循環。
保溫系統檢查
每月檢查庫體保溫材料是否破損,庫門密封條是否完好,及時修復或更換損壞部件,防止冷量泄漏。
電氣系統安全
定期檢查供電線路、配電箱及電器元件(如接觸器、繼電器),確保無老化、短路或過熱現象。
驗證溫度控制器、濕度控制器等儀表參數設置是否準確,偏差時及時調整。
三、操作規范:嚴格流程與風險管控
充灌制冷劑安全
充氨時設備內壓力不超過0.2MPa,使用無縫鋼管或耐壓3MPa以上橡皮管連接充氨站與槽車,嚴格控制充灌量并記錄稱量數據。
閥門操作規范
操作閥門時避免損傷閥芯、閥桿,緩慢開啟并傾聽制冷劑流動聲音,禁止猛開以防液擊。
備用閥、灌制冷劑閥等平時應關閉或拆除手輪,但貯氨器泄氨閥和緊急泄氨器閥門手輪不得拆除。
放空氣與放油操作
排放不凝性氣體需通過空氣分離器,放空閥開啟度要小以防氨泄漏。
嚴禁直接從設備放油,應從集油器放出,操作時液面不超過70%,人員需佩戴防護裝備并站在上風端。
融霜操作安全
進入蒸發器前的熱氣壓力不得超過0.6MPa,禁止通過關閉冷凝器進氣閥加快融霜速度。
排液時注意防止水錘現象,排液器貯氨量不超過70%。
四、消防安全:設施配置與日常管理
消防設施配置
冷庫內必須配備干粉滅火器、應急出口標識及獨立火災逃生通道,保溫材料燃燒性能不低于B1級。
定期檢查消防設施有效性,確保疏散通道暢通無阻。
動火作業管理
涉及焊接、切割等動火作業時,需執行三級審批制度,配備專職安全監護人員,嚴禁在制冷劑泄漏或帶壓環境下作業。
防火防護措施
保溫材料施工時設專職安全員,嚴禁明火作業,聚氨酯噴涂等作業需強制通風。
在已完成保溫的場所進行可能產生火花的作業時,需采取防火隔離措施。
五、應急處理:預案制定與演練
應急預案制定
針對火災、制冷劑泄漏、電力故障等場景制定詳細應急預案,明確疏散路線、報警流程及初期滅火措施。
定期組織員工進行應急演練,確保熟悉預案內容并能夠快速響應。
事故報告與整改
發生事故后立即啟動應急預案,保護現場并上報相關部門。
事故調查需查明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跟蹤落實,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