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淡水魚苗培育管理需圍繞池塘環境、水質調控、科學投喂、病害防治、日常巡查與分養管理展開,以下為具體分析:
池塘環境管理:
池塘準備:魚苗培育池面積以2~5畝為宜,呈長方形,池底平坦,淤泥10cm左右,水深1.5m以上。池埂需結實,不漏水不滲水,靠近水源,進排水方便,水源清新無污染。進水口用60目篩絹過濾,并配備3kW葉輪式增氧機1臺。
清塘消毒:放養前15天,注水20cm左右,每畝用生石灰150kg進行消毒處理。7天后,注水至40~50cm,全池潑灑發酵糞肥以培養天然餌料,5天后加水深至1m。
水質調控:
水質要求:水質需保持清新,水體透明度應維持在30~35cm左右,溶解氧不低于4mg/L,pH值適宜。
換水與增氧:每5~10天加注新水,每次加10~20cm深,加水宜在凌晨進行,排水在中午進行。夏季高溫時應勤換水,保持池塘良好水質。遇悶熱及陰雨天氣,在黎明前開增氧機3~5小時。
科學投喂:
初期投喂:魚苗入塘后,前10天主要投喂豆漿。1~5天全池均勻潑灑豆漿,每天投喂2次,每畝用15~17L黃豆漿(約1kg干黃豆浸泡后磨成的漿)。后5天,每天投喂2次,每畝用30~40L黃豆漿。
中期投喂:10天后,塘中浮游動物減少,可增加投喂豆粉、小麥粉的混合物,每畝投喂量2~3kg,分2次潑灑。
后期投喂:根據魚苗生長情況,適時調整投喂量和投喂種類,如投喂魚糜、蚯蚓等。
病害防治:
預防為主:魚種培育階段以預防為主,高溫季節是魚病多發時期,每15天可用生石灰化漿全池均勻潑灑進行消毒。
及時治療:一旦發現魚病,需及時診斷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如使用敵百蟲和硫酸銅進行殺蟲。
日常巡查與管理:
巡塘檢查:每日早晚巡塘,觀察魚的動態,發現浮頭或魚病要及時處理。根據水質及天氣決定投喂量和施肥量,下午檢查攝食情況,決定第二天的投喂量,并做好生產記錄。
拉網鍛煉:魚苗下塘20~25天后達到夏花規格,此時需進行拉網鍛煉,以增強魚苗體質。一般拉網2~3次,拉網前一天停食。
分養管理:經過3周左右的培育,魚苗大小分化,需通過拉網過篩分養,適當降低養殖密度。分養前要經過拉網鍛煉,操作要小心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