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施工中,加氣磚隔墻因具備輕質、保溫隔熱、吸音降噪等優點而被廣泛應用。然而,為了確保加氣磚隔墻在建筑中安全穩定地發揮作用,其對建筑結構有著特定的要求。這些要求涵蓋了從建筑的基礎設計到主體結構的各個方面。
基礎承載能力要求
1.減輕基礎負荷:加氣磚密度較低,一般在500 - 850kg/m³,相比傳統實心磚顯著減輕了墻體自重。但即便如此,大面積使用加氣磚隔墻時,仍需精確核算基礎承載能力。對于既有建筑改造項目,如果原基礎設計未考慮新增隔墻荷載,需重新評估。例如,在一棟舊辦公樓改造中,計劃增設大量加氣磚隔墻,經結構檢測,原基礎在長期使用后承載能力有所下降。為確保安全,對基礎進行了加固處理,通過增加基礎底面積和增設樁基礎的方式,提升了基礎承載能力,以適應新增加氣磚隔墻的重量。
2.均勻分布荷載:在基礎設計時,要考慮加氣磚隔墻荷載的均勻分布。隔墻應盡量避免集中布置在基礎的薄弱部位,防止基礎局部應力過大。可以通過合理規劃隔墻位置,如在基礎梁上設置隔墻,利用基礎梁將隔墻荷載均勻傳遞到基礎上。對于多層建筑,不同樓層的加氣磚隔墻布置應盡量上下對齊,使豎向荷載能垂直傳遞至基礎,避免因荷載偏心導致基礎不均勻沉降。
主體結構強度與穩定性要求
1.結構連接強度:加氣磚隔墻與主體結構的連接必須牢固可靠。在與框架結構的柱、梁連接時,通常采用拉結筋連接方式。拉結筋直徑、間距和長度需嚴格按照設計規范設置。一般沿墻高每500 - 600mm設置2根直徑6mm的拉結筋,拉結筋伸入墻內長度不應小于1000mm,且末端應做彎鉤處理,以增強拉結效果。在實際施工中,曾出現因拉結筋設置不符合要求,導致在地震或強風作用下,加氣磚隔墻與主體結構脫離的情況。因此,加強結構連接強度是保障加氣磚隔墻穩定性的關鍵環節。
2.墻體高厚比控制:加氣磚隔墻的高厚比會影響其穩定性。根據建筑結構設計規范,不同厚度的加氣磚隔墻有相應的允許高厚比限值。對于厚度為200mm的加氣磚隔墻,在一般情況下,其允許高厚比為24。若墻體高度過高或厚度過薄,超過允許高厚比,墻體容易出現失穩現象。此時,需要采取增加構造柱、圈梁等措施來提高墻體穩定性。例如,在某酒店大堂,因空間較高,加氣磚隔墻高度達到6m,遠超一般允許高度。為保證墻體穩定,在墻體中間增設了構造柱,并在頂部和底部設置了圈梁,有效控制了墻體高厚比,增強了墻體穩定性。
3.抗震性能要求:在地震多發地區,加氣磚隔墻對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有特殊要求。除了上述的拉結筋連接外,還需考慮墻體在地震作用下的變形能力。加氣磚隔墻應具備一定的柔韌性,避免在地震時因脆性破壞而坍塌。構造柱和圈梁的設置不僅能提高墻體穩定性,還能增強墻體在地震中的整體性。在地震模擬實驗中發現,合理設置構造柱和圈梁的加氣磚隔墻,在受到地震力作用時,能夠有效吸收和分散地震能量,墻體雖出現一定裂縫,但仍能保持整體穩定,不會對建筑內人員安全造成嚴重威脅。
建筑結構變形協調要求
1.適應結構沉降變形:建筑物在使用過程中會因基礎沉降等原因產生一定變形。加氣磚隔墻需具備適應這種變形的能力,以防止墻體出現裂縫。在施工時,可在墻體與主體結構連接處設置變形縫,縫寬一般為20 - 30mm,縫內填充彈性材料,如瀝青麻絲、聚苯乙烯泡沫板等。當建筑結構發生沉降變形時,變形縫能夠為墻體提供伸縮空間,避免因結構變形導致墻體開裂。例如,在某新建住宅小區,部分樓棟在建成后出現了輕微的不均勻沉降,由于加氣磚隔墻設置了合理的變形縫,墻體未出現明顯裂縫,保證了墻體的美觀和使用功能。
2.溫度變形應對:溫度變化會使建筑結構和加氣磚隔墻產生熱脹冷縮。加氣磚的線膨脹系數與主體結構材料存在差異,若處理不當,易在墻體表面產生裂縫。為解決這一問題,可在較長的加氣磚隔墻中設置伸縮縫,一般每隔6 - 12m設置一道,縫寬10 - 20mm。同時,在墻體施工時,控制每日砌筑高度,避免因墻體內部溫度應力過大導致裂縫。此外,選擇與加氣磚兼容性好的粉刷材料和施工工藝,也能有效減少因溫度變形產生的裂縫。
總之,加氣磚隔墻對建筑結構在基礎承載、主體結構強度與穩定性以及變形協調等方面都有著明確且具體的要求。只有在建筑設計和施工過程中嚴格遵循這些要求,才能確保加氣磚隔墻在建筑中安全可靠地使用,為建筑物提供良好的空間分隔和功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