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用效果更好?
上面幾種情況用礦源黃腐酸鉀原液沒有錯,但很多人用過之后感覺并不好,為什么?因為貪。
下面為大家總結幾個常見的誤區。
1.礦源黃腐酸鉀原液不是一次使用越多越好,而要少量多次。一次用5公斤,不如每次用1公斤,連續用4次。
2.不要光沖施,沖施、噴施相結合,協同作用更明顯。
3.并非每種作物都對礦源黃腐酸鉀原液表現出肉眼可見的效果。使用時,對作物反應的積極性事先要有認識。首先,礦源黃腐酸鉀原液在根莖類作物上效果為明顯,所以推廣試驗應抓住蘿卜、馬鈴薯、紅薯等。第二,葉子比較寬大的瓜類以及小麥、水稻等。第三,效果不明顯的作物有油菜、蓖麻等油料作物,雖然實際效果是有的,如根系發育的速度、根冠比等,但數據只能通過科學方法檢測,肉眼很難識別。
4.土壤本身含有很多的腐殖質,條件非常良好的情況下,施用礦源黃腐酸鉀原液的效果就不明顯。所以,礦源黃腐酸鉀原液可用來“雪中送炭”,而非“錦上添花”。給有問題的土壤用上1公斤,效果比給正常土壤用去5公斤要好。
使用有啥竅門?
1.礦源黃腐酸鉀原液搭配化肥、無機水溶性肥使用,可以減少化肥、無機水溶性肥常規用量的10%~20%。
2.礦源黃腐酸鉀原液遇到水中的鈣鎂離子會產生絮狀沉淀,為了防止堵塞滴灌孔,在滴灌礦源黃腐酸鉀原液肥料時,要盡量減少滴灌時間,做到少量多次,同時充分稀釋。
3.礦源黃腐酸鉀原液呈黑色或深棕色,如果噴施時濃度過高或霧化程度較差,水分蒸發后往往會在果面、葉面留下黑色斑點。若在采摘時發現有這種情況,用清水沖洗即可。
4.雖然礦源黃腐酸鉀原液在作物全生育期都能使用,但出于經濟考慮,建議在作物移栽后、花前、膨大、轉色4個關鍵時期各沖施兩次,膨大期和轉色期結合噴施效果會更好。
真正的黃腐酸鉀原液效果固然神奇強大,但在這個詭譎多變的農化市場中,很多廠家為了節約成本,選用劣質原料,以次充好,用未經提取的褐煤、風化煤充當腐植酸,或是添加一些染色劑、碳粉等,讓消費者難辨真假,沒有效果不說,更有甚者直接導致作物死亡!這樣的情況屢禁不止!所以,辨別出真正的礦源黃腐酸鉀對我們來說尤為重要!
如何辨別是不是礦源黃腐酸鉀:
白醋見真假!簡單的方法就是用白醋溶解,不能溶于白醋,溶解有絮凝,有沉淀的肯定不是礦源黃腐酸鉀。
那如何辨別好壞
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辨別礦源黃腐酸鉀好壞確實很難,對于專業人士從外觀,溶解度也無法分辨出來。
1,看執行標準:應該執行行業的公認標準,HGT 5334-2018,這也是公認嚴格的標準。
2,看溶解后的顏色:少量溶解后,好的溶解完對著光是金黃色的。
3,看產地:不同產地的活性不同,效果也不同,這跟上億年其形成的環境有關。
4,看效果:一切標準都以使用后的效果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