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頓鉆
用鋼絲繩把頓鉆鉆頭送到井底,由動力機驅動游梁機構,使游梁一端上下運動,并帶動鋼絲繩和鉆頭產生上下沖擊作用。破碎巖石,又稱沖擊鉆,是一種古老的鉆井方法。頓鉆鉆機的天車臺有3個滑輪,各通過一根鋼絲繩,用來下套管、撈砂和起、下鉆具。用頓鉆鉆井,鉆進和撈砂要相間進行。頓鉆鉆速慢,效率低,不能適應井深日益增加和復雜地層的鉆探要求,逐漸被旋轉鉆代替。但它有設備簡單,成本低,不污染油層等優點,可用于一些淺的低壓油、氣井,漏失井等。所以在美國等國家仍有一定數量的油、氣井用頓鉆法鉆井,中國陜北延安地區油井和四川自流井地區的鹽井,絕大多數是用頓鉆法打成的。

二、旋轉鉆
利用鉆頭旋轉時產生的切削或研磨作用破碎巖石。是當前通用的鉆井方法(圖2)。1901年美國首先使用。中國于30年代中期開始使用,它比頓鉆鉆速快,并能處理井塌、井噴等復雜情況,按動力傳遞方式不同,分轉盤鉆和井下動力鉆兩種。
三、轉盤鉆
在鉆臺的井口處裝有轉盤,轉盤中心旋轉部分有方孔,鉆柱上端的方鉆桿穿過該方孔,方鉆桿下接鉆柱和鉆頭。動力機驅動轉盤時帶動鉆柱和鉆頭一起旋轉,破碎巖石,井眼隨鉆柱不斷加長而加深,巖屑隨循環泥漿返至地面。
四、井下動力鉆
利用井下動力鉆具帶動鉆頭破碎巖石。特點是鉆進時鉆柱不轉動,磨損小、使用壽命長、特別適于打定向井。井下動力鉆有渦輪鉆、螺桿鉆、電動鉆具等。前兩種靠高壓泥漿驅動,后一種是用電驅動。30年代初蘇聯首先使用渦輪鉆鉆井,中國從50年代起先后使用渦輪鉆和螺桿鉆,主要用于鉆定向井。電動鉆需要特殊的帶電纜的鉆柱,尚未大量使用。